-
2010年03月02日 16:43中国文化史的“复辟”
导语:唯有抛却“救亡心态”而回归理性的文化研究,才能够真正地为自身的文化“续命”;而至关重要的一点教谕则是: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文化的压倒性支配地位。 [详细]
-
2010年03月02日 15:12浅白快乐少年梦
导语:朱天心的散漫总是让人觉得亲切。曾听说她年轻时和一帮朋友写稿投稿,别人都已闭关奋斗一个月,她则在截稿前几日还逗猫逗狗吃东西,四处顾盼。直到临截稿的倒数第三个… [详细]
-
2010年03月02日 15:09施特劳斯在中国
导语:德裔美籍著名政治思想家列奥-施特劳斯等人编撰的这部《政治哲学史》,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自古希腊至现代主要政治哲学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和著作。随着施特劳斯作为著名政治… [详细]
-
2010年03月02日 15:06文化史研究的系谱和反思
导语:一言以蔽之,《什么是文化史》比较全面地梳理了文化史的系谱,全面展现了伯克对文化史研究的定位和反思,尤其是该书中有关新文化史的讨论,对于当下中国大陆的新文化… [详细]
-
2010年03月02日 14:53佛学札记:佛学艰深海日楼
导语:沈曾植留下来的这些佛学札记,在学术史上自有其一定价值和地位,但也似乎仅此而已。胡文辉先生提出“于沈氏其人其学,殊不必神化过甚”的批评原则,我个人觉得他说的… [详细]
-
2010年03月02日 14:46海上何处“听水斋”
导语:上海当然不是汪曾祺的故乡,而只是汪曾祺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驿站——或者说是相对重要的一个驿站,这里有他的“听水斋”,就像沈从文的“窄而霉小斋”,记录着汪曾祺踏… [详细]
-
2010年03月01日 15:481300年《圣经》片段数世纪后重聚
导语:分散了数个世纪并被不同大陆重重阻隔的古代《圣经》手稿的两个部分近日在一个联合展览上首次重逢。 [详细]
-
2010年03月01日 15:33《庄子研究》难以置信的“创见”
导语:书店里见到著述甚勤的张松辉教授新刊的《庄子研究》一册,略翻目录,知道是十多年前《庄子考辨》(岳麓书社,1997年)的扩充版。有意思的是,书前有一“导读”,罗列书… [详细]
-
2010年03月01日 13:25历史写作的新闻式探索
导语:作为近年来图书消费领域的重要产品类型,畅销历史图书的写作思路和流行风格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些资深媒体人士参与到这个领域的创作中来,他们把实证方法论、实地考… [详细]
-
2010年03月01日 13:23逝去的风骚 微妙的回避
导语:《管领风骚三百年:近三百年学人翰墨(三集)》以三百年来文人书法为切入点,勾画出的深蕴其间的精微大义和文人们的生动故事,直观展现出一条清晰的学术脉络,透过学人… [详细]
-
2010年03月01日 11:58《白下琐言》愧对乡邦先贤
导语:对于乡邦文献,后人应怀崇敬之心。“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有个阵容强大的编委会,《白下琐言》本身亦如此。但不管是学养不足,还是态度不够敬恭,缴出的答卷多少令人失… [详细]
-
2010年03月01日 11:43从“游于艺”到“心道合一”
导语:充和与中国古典艺术精神早已融化为一体。就这一方面而言,她在今天无疑是岿然独存的鲁殿灵光。 [详细]
-
2010年03月01日 11:35叶兆言谈南京的“尴尬”
导语:认真讨论一个城市的尴尬,前提必须是其曾经辉煌。南京,六朝古都,虎踞龙盘间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华景,也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亡国恨。但在今天,当苏州人总以半个… [详细]
-
2010年02月26日 14:44回忆遇罗克以及《晚霞消失的时候》
导语:问题很尖锐。遇罗克是因为写了《出身论》而遇难的,《晚霞消失的时候》的故事讲的也是一个与“出身”有关的故事。这两件事之间当然有联系。当年我… [详细]
-
2010年02月26日 11:38胡适和蒋介石的“抬杠”
导语: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王世襄、王叔岷……这些曾经与现代学术社群“中央研究院”有过缘分的读书人,他们为学问而执著追求的悲喜故事,成为后人津津乐道和缅怀的话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