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3月26日 11:03桂冠诗人休斯入驻英国“诗人角”
导语: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即将因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诗人角的墓碑而再添荣光。虽然骨灰不会被重新安葬,但镌刻有诗人生平成就的石碑明年初便会被安置于大教堂内。纪念碑将… [详细]
-
2010年03月25日 14:46书店之美
导语:去年,《书评周刊》制作了一期“北京书店地理”特刊,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可作为北京爱书人的淘书地图,很实用。近日,一本《书店之美》出版,该书落点在书店的“美… [详细]
-
2010年03月25日 10:59香港国际文学节之初体验
导语:第10届香港国际文学节举行。非官方主办的独立文学节,在内地还很鲜见。而聚焦英文写作、国外作家的文学节,就算冠上“国际”二字,在缺乏英文写作传统的香港,对比人… [详细]
-
2010年03月25日 10:54雷切尔 闲话英国阅读风气
导语:伦敦文学节创始人兼总监蕾切尔-福尔摩斯,随时掏出记事本,拿笔记下香港国际文学节是如何有能耐将各路作家人马,从繁忙拥挤的城市四方集中起来谈天说地的———对于庞… [详细]
-
2010年03月25日 10:48兰晓龙:终身为表演写作
导语:金牌编剧兰晓龙日前出版电视剧同名小说《生死线》,不过他说他不会去专门写小说,“让我去写小说,不习惯,不习惯没有档期压力、经济压力、团队压力地去写,我大部分… [详细]
-
2010年03月25日 10:35《读者文摘》起死回生
导语:对于《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而言,很难说起死回生究竟算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2010年2月24日,这本美国曾经最畅销的杂志宣布,法院在1月15日通过了其资产重组… [详细]
-
2010年03月25日 10:25写父辈 还是为了我们自己
导语:《我与父辈》开始触动我的,却不是父辈的什么事情,而是作者阎连科自己充满艰辛苦难的少年时代。这种艰辛苦难从一开始就弥漫在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里行间。当我看到十六… [详细]
-
2010年03月24日 12:12阅读的未来 不在高墙或平板
导语:也许用不了几年,便会有许多读者通过手机、iPad或各式各样的掌上阅读器读书,读杂志,读我们的报纸,就像现在他们用电脑在互联网上阅读一样。很难说得清该对这种前景… [详细]
-
2010年03月24日 11:29《巴黎评论》步入iPad时代
导语:《巴黎评论》已经57岁了,近日新上任了一名37岁的主编。明星编辑劳瑞-斯坦(Lorin Stein)的到来将带着这本老牌文学杂志步入iPad的新时代,但这份既“大”又“小”… [详细]
-
2010年03月24日 11:26书虫文学节 作家的多元化
导语:书虫国际文学节本周拉上帷幕了,老板Alex和负责卖书的Vivian在两周时间内,一直在为两个没意料到的问题烦恼。Alex烦恼的是,场地太小,座位有限,很多没买到票的读者… [详细]
-
2010年03月24日 11:20“中国社会中心南移”的最早提出
导语:就其传世论著而言,张家驹先生已无愧为宋史学创立期的主要拓荒者之一,他的“中国社会中心迁转说”与冀朝鼎的“中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说”,足以并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详细]
-
2010年03月24日 11:16保护谁的名誉权
导语:显然,从法律内部来观察,这个关于名誉权诉讼的故事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是荒谬的。因为它自始至终都不简单是一个的法律问题。然而这又确实是一个与法律有关的故事,也… [详细]
-
2010年03月24日 11:05董启章:写长篇是一个自杀式的状态
导语:作为香港文学界年轻一代的代表,董启章对于文学创作的专注远远超于其同代人,不考虑市场、不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有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存状态。 [详细]
-
2010年03月23日 14:16黑泽明的下半场
导语:就书言书,野上老太太的叙事虽然不时重叠(书是历年散篇成集,情有可原),但她很会讲故事,更为难得的是,她的文字与笔下人物亦多现在鲜有的正气,你几乎嗅不到这类回… [详细]
-
2010年03月23日 11:53关注知识分子命运
导语:本周微博上关注度比较高的是一本叫《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的书。该书责编西丰客人发布了这本书出版的消息后,意外地得到很多博友的回应,于是,西丰客… [详细]